读《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

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

最近一周读了这本《系统之美》,如题所述,这本书主要讲如何从系统层面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从单一的细节。不知道大家是否 有过这种感受,突然之间,看待一件事情的视角似乎从原来的视角上升到一个更加高的层次。系统层面的思考,就是更加高层次 的一种思考。

作者为我们总结和提供了几种思考模型,模型是思维方式的简化表示,例如一个浴缸,有进水和出水和余量。系统化思考便是同时 考虑这三者。而现实生活中的系统比浴缸复杂得多,他们有多种表现和循环的模式,例如回路增强(正向增强循环,负向增强循环) 等等。

最后,作者袒露了一个事实,即便你了解了这些系统,也无法预测未来。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并不会因为学会了系统性思考,就能 预测系统。你无法对抗系统,相反,你可以通过观察系统,与系统共舞。

以下是我的笔记:

  • 人们通常持有一种基于事件层面、因果关系而非回路的观点,而忽略了反馈的过程,意识不到行动与反应之间的时间延迟,在交流信息时也未能理解存量和流量,并且对于在系统进化过程中可能改变反馈回路强度的非线性特征不敏感。因此,可能产生我称之为“系统思考缺乏症”的五种典型症状: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 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本位主义,局限思考
  • 管理者所遇到的问题通常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动态变化的,尤其是在由一系列复杂系统构成的动态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不能只是解决问题,而应善于管理混乱的局势。

  • 必须通过实际行为来推断系统的目标,而不能只看表面的言辞或其标榜的目标。

  • 一个成功的系统,应该能够实现个体目标和系统总目标的一致性。

  • 只要不触动系统的内在连接和总目标,即使替换掉所有的要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者只是发生缓慢的变化。

  • 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提高流入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流出速率来实现。请注意,要灌满一个浴缸,不是只有一种方式。

  • 存量的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即使在流入量或流出量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存量可以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存量的改变设定了系统动态变化的速度。

  • 如果你对存量的变化速度有正确的认知,你就不会“拔苗助长”,期待事物变化的速度超出其特定规律;同时,你也不会过早地放弃,因为你知道一项措施要想见到成效,也需要时间;此外,你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系统动量所展现的机会,“顺势而为”,就像一个高超的柔道选手善于利用对手的力量那样,聪明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 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从某一个存量出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的状况,经过一系列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者行动,影响到与存量相关的流量,继而又反过来改变了存量。

  • 反馈回路可能导致存量水平维持在某一个范围内,也可能使存量增长或减少。在任何一种情况之下,只要存量本身的规模发生了改变,与之相关的流入量或流出量也会随之而变。不管是谁或怎样监控存量的水平,一旦存量水平有变化,系统就会启动一个修正的过程,调节流入量或流出量的速度(也有可能同时调整二者),从而改变存量的水平。这又会产生一个反馈信号,再次启动一个控制行动,从而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 这一类反馈回路具有保持存量稳定、趋向一个目标进行调节或校正的作用,我们称之为“调节回路”。在图中,我在该回路的内部标了一个字母“ B”,以示区别。当系统中存在调节回路时,面对各种变化,它都会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变化对系统的影响,使存量保持在某一个目标值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系统行为会因此表现出“寻的”或“动态平衡”的特征。无论你是想让存量水平升高或降低,调节回路都会想方设法,将其拉回到预期状态或设定的范围之内。

  • 第二类反馈回路的作用是不断放大、增强原有的发展态势,自我复制,像“滚雪球”一样。它们是一个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既可能导致系统不断成长,越来越好;也可能像脱缰的野马,导致局势越来越差,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毁灭。我们将这一类回路称为“增强回路”。

  • 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强回路会导致指数级增长或者加速崩溃。当系统中的存量具有自我强化或复制的能力时,你就能找到推动其增长的增强回路。

  • 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立即改变系统当前的行为。因为信息经由反馈回路的传递需要时间,如果你根据当前反馈做出了一项决策,它不能足够快地发送一个信号,去修正由当前反馈所驱动的系统行为,这期间必然有一定的延迟。所以,你的决策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改变当前的系统行为。

  • “主导地位”是系统思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一个回路相对于另外一些回路居于主导地位时,它对系统的行为就会产生更强的影响力。虽然系统中经常有好几个相互矛盾的反馈回路同时在运作,但只有那些居于主导地位的回路才能决定系统的行为。

  • 对于所有复杂的系统来说,判断系统未来行为走势的诀窍在于,了解什么样的系统结构包含哪些可能的行为,以及什么状况或条件可以触发这些行为。换句话说,如有可能,我们可以调整系统结构和相关条件,从而减少破坏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有利行为出现的概率。

  • 人们一般会认为,一个大的系统中包含很多子系统,一些子系统又可以分解成更多、更小的子系统。例如,你体内的细胞是某个器官的一个子系统,而那个器官又是你身体这一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你自身又是一个家庭、一支球队或一个组织的一个子系统;而它们又是一个城镇或城市、国家的一个子系统,依此类推。系统和子系统的这种包含和生成关系,被称为层次性。

  • 要想让系统高效地运作,层次结构必须很好地平衡整体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福利、自由与责任。这意味着,既要有足够的中央控制,以有效地协调整体系统目标的实现,又要让各个子系统有足够的自主权,以维持子系统的活力、功能和自组织。

  • 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是动态系统有效运作的三个原因。促进或精心管理系统的这三种特性,可以增强其长期保持有效运作的能力,保持稳定。

  • 我们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模型。虽然我们的模型确实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但远未达到能完整地代表真实世界的程度。

  • 系统结构是行为的根源,而系统行为体现为随时间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 系统思考需要反复审视结构和行为,善于系统思考的人会将二者联系起来,理解事件、行为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

  • 当一种因素的制约被解除了,成长就开始启动,而成长本身会改变各种限制因素之间的强弱对比,因此,相对最为稀缺的一种因素开始逐渐发挥作用。这时候,成长就会减缓或陷入停滞。

  • 当在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预见性,等到一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才采取行动,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

  • 有时候,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个人也能做出理性的决策,但有限理性并不能成为人们目光短浅的借口,而是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的机会。处于系统的特定位置上,他的所见、所知都是有限的,而其行为是合理的。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结果仍是相同的。因此,只是责备个人,并不能有助于产生更加符合人们期望的结果。

  • 受到信息、动机、抑制因素、目标、压力以及对其他角色的限制等因素影响,系统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存在有限理性,这可能会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如果不能,即使在同一个系统中放进新的角色,也不会改善系统的表现。要想有所变化,就必须对系统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改进信息、动机、抑制因素、目标、压力以及对某些特定角色的限制等。

  • 对于时间延迟、非线性、模糊的边界,以及其他一些令我们出乎意外的特性,在任何系统中都可找到。一般来说,它们是系统固有的特性,不可以被改变。这个世界是非线性的。如果为了管理的方便,非要用数学或机械式方法使其线性化,即使可行,也是不明智的。事实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边界也与你所要研究或应对的问题相关联,虽然有必要对其进行组织和澄清,但它本身也是非常模糊、短暂且易变的。要想使复杂的系统不再那么让我们出乎意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对复杂性挑战的理解、尊重和利用能力。

  • 应对“政策阻力”的一种方式是,努力压制它。如果你拥有足够大的权力,你可以行使权力去压制它,但相应的代价可能是招致怨恨(因为可能不符合人们的期望),而一旦权力有所放松,则可能带来爆炸式的反弹。相对于压制,应对“政策阻力”的另一种方式是,放弃、废止无效的政策,将资源和能量应用于增强和坚持更具建设性的目标。这是违反人们的直觉的,因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系统中,你可能得不到这种指示,但是如果你走错了方向,你也不会走很远,因为你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采取纠正措施。这时候,如果你安静下来,那些抵抗你的人也会安静下来。应对“政策阻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设法将各个子系统的目标协调一致,通常是设立一个更大的总体目标,让所有参与者突破各自的有限理性。如果每个人都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和谐地相处,其结果将令人惊奇。

  • 防止“公地悲剧”有以下三种方式:方式一:教育、劝诫。帮助人们看到无节制地使用公共资源的后果,号召并激发人们的美德品行。劝说人们有所节制,以社会舆论谴责或严厉惩罚来威慑违规者。方式二:将公共资源私有化。将公共资源分割给个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如果某些人缺乏自控力,对资源的使用超出了其所拥有的资源的承载能力,他们也只能自食其果,伤害不到其他人。方式三:对公共资源进行管制。哈丁将这种选择称为“达成共识,强制执行”。管制可以采取很多种形式,从对某些行为的严格禁止,到配额制、许可制、税收调控以及鼓励措施等。要想奏效,管制必须有强制性的监管和惩罚措施。

  • 按照调节回路的作用,应该使系统状态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但是它却被一个具有向下趋势的增强回路所掩盖。也就是说,感知到的系统状态越差,期望就越低;期望越低,与现状的差距就越小,从而采取更少的修正行为;而修正行为越少,系统的状态也就越差。如果任由这一回路运转下去,将导致系统的绩效不断降低。

  • 目标侵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系统状态快速改变,通常会引发明显的修正过程。但是,如果系统状态是逐步下降的,变化速度非常缓慢,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或使参与者产生了麻痹心理,忘记了系统之前一直保持的良好状态,每个人都似乎不知不觉、顺理成章地将期望值越降越低,努力越来越少,实际的绩效表现也就越来越差。

  • 对于目标侵蚀,有两个对策:一是不管绩效如何,都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二是不断地将目标与过去的最佳标准相对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现相比。如果感知到的绩效比较乐观,而不是相对悲观,或者将最佳结果作为标准,而视最差结果为临时性的挫折,那么同样的系统结构就能把系统状态拉向越来越好的绩效。

  • 由于竞争升级的系统结构是一个增强回路,它是以指数级方式发展起来的,一旦超过某个限度,其使竞争激化的速度会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如果不加制止或打破这一回路,这一过程通常的结果是竞争的一方被打到,甚至是两败俱伤。

  • 应对竞争升级陷阱的一种方式是,单方面裁军,也就是一方主动地让步,降低其系统状态,从而引导竞争对手的状态也随之下降。但是,按照系统通常的逻辑或规则,这一选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实际上,它确实奏效,只要一方真有这样的决心,并且他没有被竞争对手因其单方面的让步而击倒在地。应对竞争升级系统的另一种更为优雅的方式是,谈判达成裁军协定。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改变,是关系到系统设计的活动。它将引进一组新的平衡控制回路,使竞争能够被控制在一定程度内。

  • 利用积累起来的财富、权力、特殊渠道或内部信息,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权力、渠道以及信息。这些都是另外一个被称为“富者愈富”的基模的例子。俗话说:“成王败寇。”在现实世界中,这一系统陷阱也比比皆是,竞争的赢家获得了有利条件,从而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增强回路,系统中的参与者会迅速被分化为两类:赢家和输家。前者的发展越来越好;后者则越来越差。

  •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规避富者愈富的陷阱呢?第一种方式是,多元化。一些物种和公司有时会采用这一策略,以规避互斥性竞争。一个物种通过学习或进化,去开发新的资源;一家公司也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不与现有竞争对手直接抗衡。尽管生态小生境和市场会呈现垄断的趋势,但他们也能衍生出多样化的分支,产生新的物种、新的市场等。一段时间之后,新的小生境或市场又会吸引来竞争者,再次使系统迈向互斥性竞争的态势。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植入一个反馈回路,避免任何一个竞争者完全控制,使富者愈富的反馈回路处于可控的状态。规避“富者愈富”基模最明显的方式是,通过设定游戏规则或机制,定期“校正”竞技场,防止一家独大。

  • 对策多元化,即允许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反垄断法,即严格限制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修正竞赛规则,限制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给予一些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例如施舍、馈赠、税赋调节、转移支付等);对获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争中争夺同一有限的资源,或产生偏差。

  • 戒除上瘾,回到非上瘾的状态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更理想的状况是:提前预防,防止上瘾。

  • 打破上瘾结构是痛苦的。

  • 戒除意味着拒绝采用那些快速见效但有明显副作用的措施,从根本上面对系统的真实状态(通常是逐渐恶化的),并采取那些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7]。有时候,如果一步到位的话,可能产生剧烈的阵痛(因为对于人们来说,问题的症状本身也是棘手的)。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戒除可以逐步完成,首先采用一种非上瘾性政策,以最小的扰动使系统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原有的自我调适能力。然而,有时候可能没有逐步戒除上瘾的办法,只能采取“休克疗法”,快速戒掉坏习惯,并承受相应的痛苦。

  • 陷阱:转嫁负担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如果选择并实施的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措施;而这会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对策应对这一陷阱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一定要意识到只是缓解症状或掩饰信号的政策或做法,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 只要哪里存在规则,哪里就存在“规避规则”(rule beating)的可能。规避规则意味着,采取一些迂回或变通措施,虽然在名义上遵守或不违反规则的条文要求,但在本质上规避了系统规则的原本意图。如果规避规则的行为导致系统产生严重的扭曲或不自然的行为,就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一旦失去控制,系统将会具有强大的破坏性。

  • 规避规则通常是下级对上级制定的刻板的、有害的、不切实际或不明确的规则的反应。对于规避规则的行动,人们一般有两种应对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强化规则及其实施力度,试图扑灭、镇压规避规则的行动。但是,这通常会激起系统更大的变形。以这种方式应对,将使人们在陷阱中越陷越深。另一种方式是,把规避规则看做有用的反馈,对规则进行修订、改善、废除,或给予更好的解释。这将是系统的机会之所在。更好地设计规则,意味着要尽可能预见到规则对各个子系统的影响,包括可能出现的各种规避规则行为,并调整系统结构,充分发挥系统自组织的能力,将其引导到符合系统整体福利的方向上来。

  • 自组织、非线性、反馈系统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和被控制的,因此,我们只能以最为一般的方式去理解它们。想要准确地预见未来并完美地提前做好准备,是不现实的;想要让复杂的系统只做符合我们期望的事情,也是不现实的。

  •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它可以被想象,并在人们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系统不可以被控制,但它们可以被设计和重构。

  • 在你想以任何方式去干预系统之前,首先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

  • 观察系统中的各种变量如何一起变动或者不一致地变动,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你要去观察真实发生的状况,而不是听人们对于发生的状况的解释,这样可以规避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因果假设。

  • 从系统的行为开始,也能把个人的思想引导到动态的分析上,而不是静态的研究

  • 最后,从历史数据开始,也能让人们根据系统的真实行为去定义问题,而不是用通用的或假想的趋势来干扰或分散注意力,掩饰因为“没有我们偏好的解决方案”而产生的不安感。

  • 请始终牢记,你所知道的每一件事,以及任何人知道的任何事,都只是一个模型。把你的模型拿出来,放到人们看得见的地方,再邀请其他人来挑战你的假设,并补充说明他们自己的假设。这样做不是为了比较、选出哪种假设、解释哪个模型是最好的,而是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可能的解释,并把它们都当做是合理的,除非你发现了一些证据,让你可以排除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解释。

  • 把模型也拿出来,放到阳光之下,让它们尽可能地精确,用各种证据对其进行检验,如果没有得到证据的支撑,也应该勇于舍弃。这就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更多文章
  • Python RQ(Redis Queue)添加gevent支持
  • 读《超级运营术》- 如何做社区?
  • 技术人,光有技术是不行的
  • 使用shairport-sync搭建airplay音频服务器
  • 搭建aria2服务器
  • VirtManager Windows自适应屏幕
  • 使用btrfs组建RAID1
  • Swagger? 不好用
  • Golang/Python最佳实践
  • 读《毛泽东选集》
  • GORM源码阅读与分析
  • 随想
  • Golang中的错误处理
  • Golang 的槽点
  • 一个想当然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