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的缺点

微服务,火了好几年的东西。曾经我们看中的是微服务拆分之后,每个项目变得更小,对团队的每个人来说维护成本降低,因为需要了解 的东西局限于一个更小的服务。第二是加强了技术选型的灵活性。但是由于没有实践,并不知道微服务会带来什么大的问题。

微服务

当我们大规模应用微服务之后,问题才开始慢慢显现出来。

  • 网络调用过多

微服务之间互相调用,有时候是非常频繁的,例如鉴权类接口,几乎每一个接口都要请求一次,因此是整个系统中并发要求最高的, 网络调用与函数调用相比性能相差许多,尤其是当服务间使用 RESTful 而当其基于 HTTP/1.x 协议时,因此为了提升性能,会在 服务间引入gRPC或Thrift等,从而又引入了新技术栈的维护成本和更多的问题。

  • 技术栈太过灵活

当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主导一个服务的开发时,技术栈选型往往就变得多样化,以我所在团队为例,语言有Python、Go,HTTP框架有 Flask、Gin,这还是在大家统一服务端语言和框架的情况下。而HTTP client则是显现出技术多样化的最好例子,Python有requests, Go则有 net/http, req, resty 等,他们的功能和能解决的问题都差不多,但是却因为不同成员的不同偏好而引入,而当A成员 去维护B成员的项目时,A成员就不得不再学一个重复的对他无提升的东西。

  • 难于应对连表查询的需求

当微服务拆分开来之后,数据库、缓存等也会一并拆开。这时候,服务之间的数据提取就从原本查数据库变成了走API。不同服务的需求 不一样,这就会导致API向两个方向演变:越来越多的API,或者是越来越大的API,更糟糕的是两者的集合。而另一种需求则更为致命, 连表查询。原本在数据库表中连表查询即可的需求,现在可能要在多个服务间调用,在语言里实现去重、连表的部分逻辑。多次网络 请求,大量运算带来的是API性能的急剧下降。

  • 核心应用崩溃会导致大面积瘫痪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为例,高可用这个词,用在核心服务上再合适不过,例如鉴权类的核心服务,每挂一秒钟,影响的都是数量极大的服务 和用户,而即便是 99.9999% 高可用的服务,一年也会挂 31.53 秒。

  • 运维成本增加

毫无疑问,项目的增加会提高运维成本,而运维并不仅仅包括当服务挂了之后,去重启应用这么简单,更多的包括,一不小心日志导致 磁盘爆了、突然而来的超高流量、某个应用成为瓶颈等。这对监控、及时响应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 接口风格不一致

如上所说,不同成员有不同的风格,如果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接口风格不一致,没有编码规范,就会导致对接API的人非常的痛苦,每个 项目有不同的返回结构,对接者使用静态语言解析JSON时,会非常难做。

上面就是个人总结的一些微服务所带来的问题。


更多文章
  • StackGuard的作用
  • Go DiskQueue源码阅读
  • NSQ源码分析
  • NSQ简明教程
  • 结合Redis与MySQL实现又快又好的数据方案
  • 程序员的MySQL手册(五):索引优化
  • 程序员的MySQL手册(四):索引设计
  • 程序员的MySQL手册(三):数据库设计
  • Linux窗口管理器下的截图
  • Go设计模式:facade模式和观察者模式
  • 程序员的MySQL手册(二): 监控与benchmark
  • Go设计模式: 责任链模式
  •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复杂的技术栈吗?
  • Go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
  • 程序员的MySQL手册(一): 安装,基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