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值策略:Applicative Order vs Normal Order

举个例子:

(test 0 (p)),如果test的定义是

(define test (x y)
 (if (= x 0) 0 y)
)

p 的定义是 (define p (p))

  • Applicative order执行到test的参数时,会立即对 0和p进行求值。0求值得到0,p求值得到pp继续求值得到p,所以会 陷入无线循环
  • Normal order执行到test的参数时,不会立即对参数进行求值,而是把函数进行展开,上面的表达式会被展开成

    (if (= 0 0) 0 (p))
    

然后开始执行,(= 0 0) 为true,直接取值为0。因此不会陷入循环。Normal order会将表达式进行展开,递归的将函数体替换 原表达式中的引用。当到达无法展开时才会开始求值。这种玩法也叫 lazy evaluation,Haskell就是这么玩的。所以如果你看Haskell 相关的书,他们一定会鼓吹说Haskell是惰性求值的,可以避免多余的计算。


更多文章
  • 读《打开心智》
  • 为什么要把复杂的联表操作拆成多个单表查询?
  • 红包系统的设计
  • 2022年终总结
  • MySQL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Optimization
  • Go mod 简明教程
  • OpenWRT 使用 Android/iOS USB 网络
  • 搭建旁路由
  • Golang gRPC 错误处理
  • 编写可维护的单元测试代码
  • OAuth 2 详解(六):Authorization Code Flow with PKCE
  • OAuth 2 详解(五):Device Authorization Flow
  • OAuth 2 详解(四):Client Credentials Flow
  • OAuth 2 详解(三):Resource Owner Password Credentials Grant
  • OAuth 2 详解(二):Implict Grant 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