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值策略:Applicative Order vs Normal Order

举个例子:

(test 0 (p)),如果test的定义是

(define test (x y)
 (if (= x 0) 0 y)
)

p 的定义是 (define p (p))

  • Applicative order执行到test的参数时,会立即对 0和p进行求值。0求值得到0,p求值得到pp继续求值得到p,所以会 陷入无线循环
  • Normal order执行到test的参数时,不会立即对参数进行求值,而是把函数进行展开,上面的表达式会被展开成

    (if (= 0 0) 0 (p))
    

然后开始执行,(= 0 0) 为true,直接取值为0。因此不会陷入循环。Normal order会将表达式进行展开,递归的将函数体替换 原表达式中的引用。当到达无法展开时才会开始求值。这种玩法也叫 lazy evaluation,Haskell就是这么玩的。所以如果你看Haskell 相关的书,他们一定会鼓吹说Haskell是惰性求值的,可以避免多余的计算。


更多文章
  • 拯救删除ZFS之后的分区表
  • Linux使用redshift自动调整屏幕色温
  • Go设计模式:桥接模式和策略模式
  • Go设计模式:单例模式、原型模式和Builder模式
  • 操作系统也是CRUD
  • Go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模式
  • 把USB设备穿透给虚拟机里的系统
  • debug故事之:事务让生活更美好
  • Go设计模式:模板模式
  • Go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 Go设计模式:Iterator
  • glusterfs 笔记
  • 用peewee代替SQLAlchemy
  • Go的slice工作机制
  • Linux系统迁移记录(从HDD到SSD)